在2020可信云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發布《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為“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未來,云計算仍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進入普惠發展期。
“云計算以服務的形態已經為產業界接受。”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表示,當前全球云計算市場穩定增長,我國公有云服務規模更是首超私有云。
會上,栗蔚正式發布并解讀白皮書,披露了中國信通院基于對云計算市場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總結出2020年云計算發展六大關鍵詞,以及六大關鍵詞背后的重要趨勢。
云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
“云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技術體系日臻成熟。”栗蔚指出,隨著云原生的容器、微服務、無服務器等技術越來越靠近應用層,資源調度的顆粒性、業務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數字中臺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原生恰恰是數字中臺的“底座”,可以說數字中臺是利用云原生技術精細化落地的最佳實踐。同時,隨著云原生的發展越來越精細化,原生云安全需求也越來越“細”。
云需求從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國內SaaS服務較國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為有差距,同時加上疫情的‘驅動’,國內市場蓄勢待發。”栗蔚介紹,從這幾年企業上云的情況也能夠發現一些“端倪”:目前,在國內企業上云中,很多行業客戶因為對于基礎IT不是特別熟悉,因而更多會選擇和行業相關的SaaS服務,國內細分行業SaaS市場需求旺盛。
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養成了使用線上應用的習慣,比如疫情防控、在線教育,視頻會議等都是SaaS服務,因而在后疫情時代,SaaS將通過增加客戶粘性和專業性提升用使用率。“同時,SaaS、IaaS和ISV服務商三方將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共建繁榮、和諧的SaaS服務生態。”在栗蔚看來,“未來,企業級SaaS服務向行業化、平臺化、智能化發展。”
云架構從中心向邊緣延伸
“隨著邊緣計算的發展,分布式云已經成為云計算的新形態,邊緣側布局也成為重點。”栗蔚介紹,分布式云根據部署位置不同,規模大小不同,服務能力強弱等要素,可以分為中心云、區域云和邊緣云,三者形成的云邊協同平臺可以更加開放地為各大行業賦能。目前電信運營商都在利用5G基站,布局分布式的架構。未來,增加云邊協同的能力,以及邊緣側賦能的能力,將為行業發展云計算帶來更多紅利。
盡管電信服務商和互聯網服務商在云邊協同上的布局路徑有所不同,但是最終都將為行業帶來算力紅利。從具體的行業上看,大媒體行業首先受益于分布式云的發展,而在工業、交通、農業三大行業,云邊協同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云邊協同將實現傳統工業與信息化的融合,云邊協同將幫助傳統農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云邊協同助力傳統交通向智慧交通轉型等。
栗蔚補充道:“云邊協同,促使云計算為各行業各的賦能更加具備普惠性,將算力延伸到邊緣側。”
云安全從外部向原生轉變
“原生云安全推動安全與云深度融合。”栗蔚表示,與以往相比,原生云安全平臺將安全能力逐步從生產向開發和測試等環節延伸,融入從設計到運營的整個過程中,向用戶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務,而原生云安全產品,則是由原來的外掛逐漸轉為內嵌,更多地發揮云平臺的數據價值,進行安全態勢感知、云訪問安全代理等。
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生產滲透
“數字化轉型推動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生產滲透,傳統信息基礎設施亟待升級為數字基礎設施。”栗蔚介紹,中國信通院調研顯示,云應用日趨廣泛,并且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滲透。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在傳統行業,傳統信息基礎設施真正實現數字化并不多。栗蔚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技術架構存在痛點,比如,跨平臺異構環境的數據難打通,高并發、不可預測訪問需求承載力有限,上層應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難支撐等;二個是IT管理存在痛點,比如,多場景多層次的IT服務需求難實現,IT管理和服務各要素(技術、平臺、流程、管理、組織架構、運營體系)能力水平不齊等。
為了應對上述痛點,目前業界加速推進企業技術架構迭代升級,促進傳統數字化轉型。同時,云化管理平臺的作用也日漸凸顯。栗蔚介紹,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信通院即將推出企業數字基礎設施云化管理和服務運營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從服務產品化、能力平臺化、管理精益化、運營體系化、數據價值化等六個方面,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基礎設施能力“把脈”。
云定位既是基礎資源也是基建操作系統
“新基建促使云的定位從基礎資源向基建操作系統擴展。”栗蔚表示,以往,業界更多認為云計算就是虛擬化資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云計算越來越多扮演基建管理調度的角色,是承上啟下的重要平臺,全面提升網絡和算力的能力。
栗蔚認為,發改委對于新基建概念的定義包括三個方面:融合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又包括算力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云計算是新技術基礎設施中的一個環節。
“如果將信息基礎設施看作是一臺計算機,那么云計算就是這臺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在栗蔚看來,云計算作為信息基礎設施一部分,不僅提供虛擬化資源,還以云原生為技術體系,構建面向全域數據高速互聯與算力的全覆蓋的整體架構,全面提升網絡和算力能力水平。